close

P04.jpg 

橄欖油 20%     甜杏仁油  10%      酪梨油   10%     乳油木果脂   10%

棕梠油  30%     棕梠核油  20%

檜木純露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 EO: 檸檬、茶樹、廣藿香           添加: 摩洛哥紅石泥、蕁麻葉粉

 INS 141.9

 

從油品上來看,就知道這是款修護、滋潤為主的皂,用棕梠核油取代椰子油更是降低對皮膚的刺激,精油也選用具消毒、殺菌止癢功效的。這次是用雙格土司模以及矽膠造型模和PVC模。淡黃色是沒有添加物的本色,紅色用的是摩洛哥紅石泥,土褐色的是蕁麻葉粉。

當初會去學做手工皂,就是因為言言有輕微的異位性皮膚炎,未用手工皂之前,就算睡著可是會看到他不時的去抓抓頭皮、抓抓身體,改用手工皂後,這種情況現在幾乎都看不到了;從小我的手臂就有一些小粉刺,摸起來就像是雞皮疙瘩那樣一粒一粒的,用手指擠還會擠出白頭粉刺,這種情況在我改用手工皂後近一年,發現這些小粉刺竟然幾乎都沒有了。

手工皂強調的是它的天然清潔能力,去掉化學成分對皮膚的刺激,恢復皮膚自體修護能力;另外一個吸引我的原因是手工皂的泡沫超級好沖,抹滿全身的泡泡只要蓮蓬頭一沖過,泡泡就沖掉了。對習慣用手工皂的我來說,市面上的沐浴用品已經不具吸引力了,甚至出國也是帶自己做的手工皂出門。

我在開始寫配方做皂時,對於自己寫的這個配方做出來的手工皂好還是不好?有沒有量化的數字?一直有很大的疑慮。我也用過國外的網站,輸入油品等資料,會自動算出你的配方裡的特性參考值,可是我還是不知道這個皂究竟是適合乾性肌膚還是油性肌膚用。後來在小銀杏前輩的格子裡下載了一個計算表,只要把油品輸入這個計算表裡,會自動算出這個配方的六種特性以及有個雷達表可以看。

最開始我在寫配方時是以算出雷達圖呈現正六邊形為目的,依這種方式寫出來的配方皂適合中性肌使用,但我油性肌用起來都還是很適用且皂不會太軟爛。

那天在網路上看到說馬賽皂是將油的特性組合發揮得最好的皂,在前田京子的書裡也寫著椰子油18%,棕梠油10%的馬賽皂均衡兼具對肌膚的柔和性和易起泡性、不易溶化等優點。油有各自的特性,有的清潔能力強、有的是滋潤能力好、有的是起泡力強,既然馬賽是將油的特性組合發揮得最好的皂,那麼馬賽皂的特性不就是寫配方時最好的對照組嗎?

我的想法是玩皂的人知道馬賽皂適合中、乾性肌膚,訴求滋潤保濕,寫配方時用馬賽作為對照,初步可以知道這個配方皂適不適合自己的膚質,等做好皂洗了之後,就可以知道是不是需要再調整部分特性?

以雷達圖來看,藍色線是馬賽皂的特性,粉紅色就是這款配方的特性, 這個配方在適肌性和清潔力上比馬賽低一些,但是沒有馬賽那樣容易軟爛,所以對中性肌膚來說應該蠻適合的。

 NO27.jpg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水梨 的頭像
水梨

三隻牛

水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